当前的位置 :首页>清廉文化
佳山何氏:忠孝悌义 善廉传家
2021-02-23 14:25:25 来源: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
诸暨市店口镇何家山头村坐落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侧,由佳山、新中、新华、何家塔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。村中90%以上村民都姓何,称为佳山何氏。根据宗谱记载,该支何氏始祖何茂为唐代青州人,由武制科仕吴越轻车节度使,其后裔迁入诸暨境内后沿着檀溪(今枫桥江)逐渐蔓延,繁衍生息至今已700余年。
俯瞰何家山头村
何家山头村依山傍水,环境优美。相传先祖九一公为人诚善,克勤克俭,无怠无荒。族人勤劳淳朴,人丁兴旺。家族兴旺的背后离不开家规家训的代代传承。
《何氏家训十二则》由何氏先祖在明朝初期制定,随着历史的变迁,不断修改完善。《何氏家训十二则》以“训孝、训悌、训忠、训信、训礼、训义、训廉、训耻、训敬祖、训敦族、训为善、训守成”为内容,除“忠孝仁义”等传统思想外,何氏家训还特别强调“廉”和“耻”,要求后人“以廉为荣”“以贪为耻”。良好的家规家训成为世代子孙修身典训和治家良策。在她的教化下,何家山头村涌现出不少立志报国、勤政清廉、睦邻克己的乡贤人士,受到后人敬仰。
村中的何氏家训展廊
“青衫还乡”何奎章
何奎章(1836-1902),字聚星,别号佳山逸人,九一公第二十一世孙。少时熟读经史百家、稗官小说、兵法词曲之书,作文时妙笔生花,颇有奇伟之气。在襄理浙江舆图局、吴门清丈局时,因不满朝廷和地方当局对老百姓增加负担及费用,又不屑于官场腐败,便辞官回家。虽经官场数年,归来时却只有一身青布衫和一船书籍。
何家山头村景
“嫉贪如仇”何荣烈
何荣烈,字秋坪,九一公第二十二世孙。1895年光绪乙未科进士,1906年任江苏娄县知县。何荣烈赴任后,走遍了娄县的山山水水,察访民情,体恤百姓。他生性耿直,坚持对当地衙门作风进行整顿,对一些冤假错案进行起底调查,收集证据,重新审谳。由于一腔正气纠正前任官员所犯错误,得罪了贪官污吏,上任一年就辞官为民,隐居故里。
何荣烈所作文章
“以笔带刀”何赤华
何赤华(1898-1927),原名何景晖,九一公第二十三世孙。1922年,由张秋人和瞿秋白介绍,加入中国共产党,绍兴党、团组织的创立人之一,绍兴(党、团)地方支部第一任书记。何赤华毕业回诸暨后,被聘为《诸暨民报》主笔,特辟“笔枪墨花”专栏,热情介绍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情况,大力宣传新思想、新文化,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封建统治者。他还是绍兴第一份党的刊物《觉悟》主编,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,宣传革命。1927年4月,何赤华被反动军警、特务逮捕,7月24日在杭州“浙江陆军监狱”刑场英勇就义,年仅29岁。
何赤华领导的中共绍兴独立支部活动地
“草鞋县长”何文隆
何文隆(1899-1978),九一公第二十三世孙。1929年9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早年投身革命,解放后任诸暨县水利办主任、县长等职,从政唯廉,清平一生。在诸暨,他上山下湖,头戴笠帽,脚穿草鞋,腰缠脚布,一步一个脚印,踏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。在长期艰苦工作中,何文隆从不搞特殊,每到一个区社,就在集体食堂吃饭;有时开会夜深了,就在会议桌上打开铺盖睡上一觉。他告诫身边同志:“国民党就倒在腐败、脱离人民群众上的。工作中稍有‘搞特殊’,群众就会避而远之。”在他的大力治理下,诸暨变水害为水利,造福人民。广大人民群众称颂他为“治水龙王”“草鞋县长”。
何文隆下乡时,爱人许杏花将俭朴的行装——一把雨伞、一只包袱交到他手里
家规家训是何家山头村民共同的宝贵财富,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清廉务实、勤俭持家。近年来,何家山头村充分挖掘本土清廉人物事迹和家规家训中的清廉元素,引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、干净干事,全力打造“五清”村居示范村,弘扬崇廉向善社会风尚。
(绍兴市纪委市监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