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的位置 :首页>以案为鉴

江苏省仪征市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案警示

2022-02-10 09:45:46   来源:廉黄岩

点击播放视频

【解说词】2019年,江苏省仪征市纪委监委查处了一系列国有基层粮站案件,仪征15个基层粮站中有14名站长被查处,其中5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。

吕孝廷(江苏省仪征市仪扬河粮食中心库原主任):我很后悔,这个不应该打到个人的账上面。

高时林(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粮站原站长):从我自身来说,我们要是规规矩矩的,也不至于犯这个错误,现在懊悔也没有用。

【解说词】问题线索是仪征市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中主动发现的,在对全市基层粮站进行检查的过程中,发现多家粮站的对公账户,以及一些和粮站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对公账户,都和粮站站长私人账户之间存在财务往来。

李翾旻(江苏省仪征市监委委员):按道理,粮食企业收购也好、销售也好,应当是公对公的事情,公账户和粮站的负责人个人之间的账户发生经济交往,这个是异常的。

【解说词】循着疑点调查下去,多家粮站站长“靠粮吃粮”的问题浮出水面,手法多种多样,其中之一是在粮食等级上做文章。

高时林(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粮站原站长):收购的时候是按照三等粮收购的,后来化验达到二等粮标准,差价当时也没有明确说,就这么装在自己身上了。

【解说词】三等粮和二等粮收购价虽然每公斤只差几分钱,但粮食量大,累积起来就不是一笔小钱。陈集粮站原站长高时林通过这一种方式,就套取了10多万元。

丁虹娟(江苏省仪征市纪委常务副书记 监委副主任):“等级粮”直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。粮食的等次,老百姓实际上是没有话语权的,更多的还是适应粮站的这个规则。

【解说词】另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手法,则是贪污“升溢粮”。粮站从农民手中收粮时,如果粮食水分、杂质超标,按国家标准要扣除一定斤两;之后粮库通过烘干、除杂等处理,通常会产生一定溢余。例如100斤粮食经过“扣量”按98斤收购,实际去除水分杂质剩了99斤,多出来的一斤粮就属于“升溢粮”。一个收粮季下来,积少成多,数量也颇为可观。出现“升溢粮”本身是正常现象,按规定属于国有粮食,应该登记入账,一些人却隐瞒并私卖“升溢粮”、侵吞粮款。仪征市多名粮站站长都存在这种行为,获利从十几万、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。

吕孝廷(江苏省仪征市仪扬河粮食中心库原主任):升溢部分就打到我们账上,有时候会打到我们卡上。我们仪征所有粮站都这样操作。

【解说词】“升溢粮”和私利挂上了钩,进而导致有的粮站在收粮时,故意多扣农民的分量,变相增加“升溢粮”数量。

胡圣林(时任仪征市粮食局副局长):有的基站就加重了扣量的程度,这个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了,更有的负责人可能在磅秤上面做了手脚,这个少,也有。

【解说词】水分杂质早年都是靠经验手感判断,存在一定的随意性。现在,粮站都已经有了仪器可以准确检测,扣量率也有国家标准,但收粮高峰时,仪器检测慢,主要还是靠手摸,多扣一点量,只要不是太过分,农民一般也不会提出异议。

徐忠胜(当地粮农):农民是没有发言权的,都是粮站说了算。他说你这个不干就会不收你的,或者是按照他的标准扣,你愿意给他扣就卖给他。

孙吉洲(当地粮农):我们几亩地的粮食都是拖拉机拉去的,那口袋你就一袋一袋搬上搬下,就把你累死了。你少就少一点,你给我卖掉,卖完了我就走人,我也不跟你争一分二分,我不跟你争了。

【解说词】“粒粒皆辛苦”,短短五个字,道出了粮食沉甸甸的分量。粮食是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,也是亿万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。他们是国家粮食安全最直接的守护者,而他们的利益,也需要被认真守护。

【解说词】涉粮腐败问题,一方面直接侵害农民利益,一方面变相套取国家资金,“转圈粮”就是又一种典型手段。我国粮食收购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、政策性收购为补充,遇上粮食供大于求的年份时,市场粮价如果低于一定价格,国家就会启动政策性临时收储,俗称“托市粮”,就是用国家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,目的是防止谷贱伤农,保障粮农利益,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。这也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宏观政策之一。然而,一些主要粮产地有人用“转圈粮”的方式,钻这个制度空子。仪征多家基层粮站就是如此,当“托市粮”收购启动时,将先前以较低价格收购的商品粮,通过虚假合同伪装卖出,实际暗渡陈仓,转为价格更高的“托市粮”买进,一方面能赚取差价,另一方面,“托市粮”属于国家储备粮,国家还会付给粮库配套的保管费用,一举两得。

李翾旻(江苏省仪征市监委委员):虚假销售合同用于做什么呢?做账。你看到的是整个这一仓粮食卖掉了,其实他并没有真的卖,通过这个设备拖出去,在门口转一圈,然后再拖进来。把形式上做得和“托市粮”收购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。为什么叫“转圈粮”,就是在门口转一圈。

【解说词】把粮食装车转上一圈,再假借一些关系人的身份证和账号冒充农民,完善卖粮手续,商品粮就摇身一变成了“托市粮”。

周建华(江苏省仪征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):国家实行托市粮价格,是要防止谷贱伤农,这部分的利润应该是给最基层的农民的,实际上农民最终没有落到太多的实惠。

【解说词】仪征市纪委监委调查发现,多家基层粮站出现腐败问题,主管单位仪征市粮食局和市购销总公司也难辞其咎。例如,各家粮站“升溢粮”从未按照制度上报并入库,主管单位也从未对照制度监督检查,内控机制流于形式。

高时林(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粮站原站长):制度是发给我们了,也没有要求严格按照制度执行。粮食部门基本上没有财务检查。

【解说词】而在违规进行“转圈粮”操作上,仪征市粮食局、粮食购销总公司实际也参与其中。

吕孝廷(江苏省仪征市仪扬河粮食中心库原主任):不是我们擅自做这个决定,把商品粮转成托市粮,都是上面布置的。你转了之后,上交一分半以后,其余你自己处理。

高时林(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粮站原站长):从主管部门到基层,都想进托市粮的笼子。托市粮收购费用高,保管费用高。当时是粮食局,后来是总公司,它要从中截留一部分,再给一部分给基层单位。一举几利,哪个不做呢?

【解说词】粮食局、粮食购销总公司布置基层粮站进行“转圈”操作,套取的差价允许基层粮站一部分自用,一部分上交用于机关开支,这本身就严重违反国家规定。这种情况下,一些粮站站长个人私吞一部分,也无人去认真监管。

王诚(时任仪征市粮食购销总公司总经理):粮食局也好,总公司也好,知道这个事是不符合政策规定的,是错的。最后这个差价到了个人的口袋里面,从监管来说也是有问题的。

【解说词】案件还揭示出,监管严重缺位的背后,还有深层次原因。粮食体制改革早就要求政企分开,但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仍然并不彻底。仪征市粮食局和粮食购销公司就实质上还是一家,自然难以正确履行监管职能。

丁虹娟(江苏省仪征市纪委常务副书记 监委副主任):它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,既是政策的执行者、制定者,同时也是市场的主体。

胡圣林(时任仪征市粮食局副局长):政企不分,企业和行政机关是捆绑在一起的。企业职工的收入不到位,可能就找行政部门,你肯定要对它托底吧。这样的话,它为了增收采取一些违规事情,你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【解说词】仪征市纪委监委在办案中还发现,市粮食系统党的领导严重弱化,党的建设严重虚化。基层粮站党员组织关系在乡镇党委,人事关系在粮食系统,两边的党支部都没有将他们纳入日常管理。

丁虹娟(江苏省仪征市纪委常务副书记 监委副主任):这“两不管”就造成这些人员实际上游离在我们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边缘地带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风廉政建设、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,他们基本上是不了解、也不关注的。

【解说词】在这一案件中,仪征市粮食局多名领导干部,粮食购销总公司领导班子都被追究相应责任,共计22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。案件办理的同时,仪征市纪委监委也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,一系列整改建议在粮食系统已经逐步落实。仪征市推动粮食系统政企分离,粮食局和企业彻底剥离,并入发改委,专心回归行业管理本职;粮食购销总公司和下属粮站并入市国有企业扬子投资发展集团,成立了储备粮食管理中心和粮食储备公司,按照国有企业制度规范管理。针对暴露的风险点制定了18项具体制度,建成了仪征市粮食安全智慧监管平台,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。

丁虹娟(江苏省仪征市纪委常务副书记 监委副主任):他们违纪有主观原因,也有体制机制问题,多因一果造成今天的这种结局。

【解说词】仪征市这一系列案件,暴露出不少国有粮企内部管理混乱、监督流于形式等共性问题。“升溢粮”、“等级粮”、“转圈粮”等手段,在近年来全国查处的涉粮腐败案件中多有发现,甚至有人在“转圈”时还采用更恶劣的手段将私利最大化,例如,将质量不佳的陈粮,以次充好、以陈抵新进入粮食储备库。种种套路,既严重损害农民利益,也直接危害国家粮食安全。

【解说词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正牵头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,将从严从重查处涉粮腐败问题,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粮食购销主体责任,督促职能部门认真履行主管监管责任,督促有关方面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,堵塞漏洞,补齐短板,强化长效机制,切实改变监管缺失缺位状况,确保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整治,取得持久性成效。

刘义芳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干部):这次专项整治,全国这么大范围、全方位的整治行动,要给党中央、给全国人民,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。

(选自电视专题片《零容忍》)





 

网址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