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的位置 :首页>橘乡清风
以琢玉之功 破吃喝歪风
2025-07-25 15:01:01 来源:区纪委宣教室
近期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再次剑指违规吃喝沉疴,集中通报多起典型案例,以雷霆之势宣示“越往后执纪越严”的鲜明立场与坚定决心。河南、湖北等地通报的案例深刻揭示,整治违规吃喝绝非仅关乎“管住嘴”的表面功夫,其深层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定力、专业能力、作风底色的全面检视与严峻考验。在这场关乎党风政风的斗争中,纪检监察干部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,尤其是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年轻干部,作风建设的“第一粒扣子”能否扣好,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的长远清朗。需以琢玉般的恒心与韧劲,精雕细刻出高洁如玉的党性修养与道德品格,磨砺成斩断歪风邪气的锋利之刃,为年轻一代立标杆、树航标。
玉璧无瑕,源于精琢。党性纯正需如琢玉般反复打磨,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、隐形变异,折射出作风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。觥筹交错间,公权极易沦为私人交易的筹码,“人情”幌子下包裹的实则是权力的异化寒刃。纪检监察干部身处斗争前沿,自身若蒙尘染垢,监督执纪便无从谈起。对于初入仕途的年轻干部,其价值观、权力观尚在塑形期,面对“酒桌文化”、“圈子”诱惑,更需源头施教、固本培元。古之君子佩玉以自省,今之纪检监察干部更需以玉之纯粹为镜鉴,将忠诚、干净、担当融入血脉灵魂,并以此光辉照亮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,引导其从一开始就明辨是非、拒腐防变。唯有在党性锻造上下足“琢玉”功夫,追求至纯至坚,确保思想防线固若金汤,方能于推杯换盏的“温情”陷阱前岿然不动,于各种“围猎”诱惑中正气凛然。
执纪如璧,贵在“刀”工。玉璧“外圆内方”的形制,恰是纪检监察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的绝妙隐喻。面对花样翻新的隐形变异问题——如虚列公函巧立名目报销、借考察调研之名行宴请之实,必须如雷霆出击,露头即打,形成“伸手必被捉”的强大震慑。与此同时,亦需精准区分正常合理的工作餐叙、符合规定的公务接待与纯粹自费性质的私人聚餐,避免政策执行中的简单化、“一刀切”。这种精准执纪的实践,本身就是对年轻干部最生动的作风教育。通过剖析典型案例,特别是那些发生在同龄人身边、利用新型手段规避监督的“活教材”,能使年轻干部深刻理解纪律边界何在、隐形变异风险何在,增强对“围猎”手段的敏锐性和抵抗力。如此,纪律这把“戒尺”才能既挥出刚性力度,责罚分明,又蕴含政策温度,让人心服口服,更在潜移默化中为年轻干部划清行为红线,最终推动作风建设在精准施策中行稳致远。
使命如璧,成于磨砺。从商周“以苍璧礼天”的崇高仪轨,到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守护政治生态的如山使命,玉璧承载的“清正高洁”精神内核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。整治违规吃喝的攻坚战,其本质是健康价值观对腐朽“潜规则”的激烈交锋。当纪检监察干部以玉璧般无瑕的品格,将“为民服务”的初心融入每一次明察暗访,将敢于斗争的锐气注入每一份严谨的审查调查卷宗,不仅是在清除当下积弊,更是在为涵养风清气正的未来夯基垒台。年轻干部是政治生态的“未来时”,其作风面貌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续发展。制度铁规才能真正穿透“酒桌文化”的重重迷障,破除“酒杯一端、政策放宽”、“酒量等于能量”的荒谬逻辑。唯有如此,方能引导广大干部,尤其是年轻一代,破除对畸形人际关系的迷思,从无谓应酬中解脱出来,将宝贵精力重新凝聚于干事创业的本职之上。
玉璧无言其光自华,纪检有责其剑自锋。整治违规吃喝的战场,正是检验纪检监察干部是否如玉般纯净、如璧般坚韧的试金石,亦是锻造年轻干部过硬作风的淬火炉。当每一位执纪者都能以琢玉之功自砺自省,做到一尘不染、正气充盈,并以清朗之风浸润年轻干部的成长沃土,监督利刃必将寒光凛凛,所向披靡。(台州市黄岩区纪委监委 王恬恬;高桥街道纪工委 王珍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