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的位置 :首页>橘乡清风
以“李福贵”式微光 融入监督执纪问责
2025-08-25 17:21:54 来源:区纪委监委宣教室
近日,河南“网红”李福贵用做自媒体赚来的2万多元,带着村里46名老人走出大山,赴郑州旅游的视频“火”了。此前,央视新闻还报道过她开着小货车走街串巷卖煎饼果子卖菜,和留守老人亲切互动,并记录分享朴实乡村生活的故事。这位年轻姑娘以炽热的真心和质朴的行动,如微光般照亮太行山下的每个角落,不仅向社会传递了善意,更为纪检监察工作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生动范本。
“零距离”问需,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
“带老人走出大山看世界”不是李福贵一时兴起的网络作秀,是她挨家挨户走访询问的决定。她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老人的出行意愿、年龄、身体状况,并一一标红“腿疼、走路慢、听力不好、晕车”等细碎需求,这恰是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检查时,需要感知群众冷暖、倾听群众诉求、回应群众关切的温度守护。要像李福贵那样“俯下身子”到田间地头、社区楼栋,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,心贴心、情牵情,他们愿意敞开心扉,我们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;倾听还要听得懂群众的“话”,要从“晕车”“走路慢”这样的家长里短中捕捉群众真正关切的“急难愁盼”,提高监督的敏锐性和有效性,精准聚焦民生诉求,监督执纪才能够直击要害。坚持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,把群众的每句念叨都刻在心上,把每个“小麻烦”都当成“要紧事”去推动解决,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纪委与群众加固信任的纽带,让群众觉得“纪委就是自家人,有事找他们准靠谱”。
“绣花式”举措,织密“全链条”责任体系
出发前,她为老人量血压、购买保险、通知子女陪同、备好救心丸晕车药等,还特意请了4名导游搭起“防护网”,做实做细安全措施,保障46名老人平安喜悦返程。这份把风险想在前、把责任落到底的“绣花功”,为我们构建监督执纪“全链条”责任体系树立了好榜样。监督执纪的“量血压”就像我们压紧压实党委(党组)主体责任,做好老人身体健康的“源头防控”,就抓住了管党治党的“牛鼻子”,让主体责任不悬空、不跑偏,从根上筑牢“第一道防线”。备药、买保险的“兜底动作”,则是纪委监督责任的“精准补位”,以党内监督为主导、专责监督为主干、基层监督为支撑,完善的监督体系让每一环节的监督都不缺位。全面从严治党也从来不是纪委监委的“单打独斗”,子女陪同、4名导游的协同护航,恰似与审计、巡察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,实现责任环环相扣进行“联合作战”,从而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链条的每颗“螺丝”都拧紧,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屏障。
“向阳破局”意志,砥砺敢于善于斗争工作作风
残缺困难的家庭、校园霸凌的阴影、短暂失意的婚姻,几乎人生所有bug在她身上叠满,但她没有被现实压垮反而向阳而生,一边开着货车走村卖货,一边做自媒体扛起养家重担,更以有限能力真诚反哺乡村,将“一把烂牌打出王炸”。这份敢于“破局”的勇气和担当,正是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亟需的“斗争利器”。新时代,高质量发展中处处是需要突破的“困局”,有的腐败问题背后利益链复杂,说情打招呼等外部干扰不断;有的不正之风“隐形变异”,如公款吃喝、快递送礼等难发现、难查处;还有的监督领域存在“盲区”,如基层微腐败。我们要是在“人情网”前打退堂鼓,在“硬骨头”前绕道走,监督执纪的“利剑”便会失去锋芒。纪检监察干部应不断强化李福贵“破壁攻坚”式的意志力,面对“人情干扰”,要像她拒绝向命运低头那样,迎难而上,坚守纪法底线,一查到底;面对“线索隐蔽”,要像她走村卖货般深入田间地头,在与群众闲谈中捕捉蛛丝马迹;面对“监督盲区”,要像她尝试自做新媒体那样,创新监督方式,用“大数据”赋能,破解监督难题。以敢破敢立的勇气,在监督执纪问责中撕开“困局”口子,守护纪法尊严与群众利益,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。(台州市黄岩区纪委区监委 潘晨曦)